毛主席:“我早就说过,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!”
记 者:王卓超同志,1965年5月您和张平化、刘俊秀、汪东兴等一起陪同毛主席重上井冈山,可以谈谈基本经过吗?
王卓超:可以。1965年5月,我正在赣南瑞金县蹲点搞“社教”工作,突然接到江西省委通知,要我马上回南昌。到南昌后,省委主要领导告诉我,毛主席要到井冈山来,要我与刘俊秀代表省委、省政府前去迎接,并负责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。
毛主席1965年5月21日从长沙出发,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陪同,当天到达湖南茶陵住了一个晚上。5月22日中午时分,主席一行到达江西永新县。我们提前一天在永新县等候。
第二天接到毛主席,在永新县委招待所吃的午饭。主席还接见了永新县委的同志,并和大家合影留念。午饭后,驱车经宁冈三湾、龙市、茅坪上山,走黄洋界,傍晚到达井冈山,下榻井冈山宾馆115房间。毛主席在井冈山一直住到5月29日上午9点多钟才离开。
记 者:毛主席在井冈山上有什么重要活动或重要讲话?
王卓越:毛主席重上井冈山,当时没有对外公布,是秘密的。在山上没有举行什么会议,只有小范围座谈。主席坐车到茨坪中心地区看了看井冈山的建设。
在井冈山的7天中,主席每天习惯散步,散步时曾讲过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一些情况。记得张平化提前下山(因湖南省委开会)的那天(5月25日)下午,汪东兴通知我和刘俊秀到115房间,主席有一次比较长的谈话,主要是讲井冈山斗争,还有对当时“反修防修” 的一些看法。
记 者:请您详细谈一下,好吗?
王卓超:主席是一种漫谈的形式。关于井冈山斗争,主席谈到革命青年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作用,说牺牲了一大批青年人。他特别提到这么几个人,印象很深。
第一个是卢德铭。原话记不准确,大意说: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一步。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,不少革命同志牺牲了。他们是一批有信仰有抱负的年轻人。
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,是一个很好的同志,有智慧,能吃苦,在文家市决定进军路线的会上,就是他有力支持我退入萍乡向罗霄山脉转移的提议。他在芦溪一战牺牲了。
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,原是上海大学学生,北伐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指导员。三湾改编任第一团三营党代表,很年轻(1905年生)。
还有二十八团第一任团长王尔琢,是黄埔一期学生。红四军成立时,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。1928年7月打郴州失败,保存下来的部队回到崇义。8月,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和党代表叛变,团长王尔琢前去追赶,士兵们一听团长喊话,跟着回来。袁崇全从躲着的寺庙出来,掏出手枪打死了王尔琢,带着几个人逃跑叛变了。当时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是林彪,第三营营长是萧劲。林彪比较会打仗,被提拔为团长。
还有张子清同志,参加过北伐,是秋收起义三团第三营营长。三湾改编时,黄埔一期学生陈浩当团长。1927年12月,陈浩从茶陵率部队没有回井冈山,准备投降敌人,张子清和宛希先坚决反对。陈浩被逮捕后,张子清升任第一团团长。他很会打仗,立场坚定,1928年春下山接朱德的部队,在都县战斗中负了重伤。
那时井冈山医疗条件差,有一点药,张子清都先让给战士用,战士们流着眼泪留给他,他坚决不肯。井冈山的官兵关系,比亲兄弟还要亲,还要真。
人心都是肉长的。革命的理想使官兵上下一致,整个部队团结得像一个人。1929年1月,红四军主力下山,张子清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,主动提出留在山上做辅助工作,调任红五军参谋长。1930年牺牲在永新。张子清是一个非常好的同志,牺牲时也只有28岁。
主席那天很激动地说:
【“一回到井冈山,脑子里重现出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都是活生生的。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。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!井冈山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,是一场枪杆子青年运动。井冈山斗争高举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,进一步反剥削反压迫,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青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。井冈山斗争是伟大的,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。”】
主席还说,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、好同志,我就担心。一般党员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权利,你提意见他们不听。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,还是存在,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。打击迫害、假公济私、忽“左”忽右、形“左”实右的事有没有?这样的事情,你们知道的比我多。
报喜不报忧,也是官僚封建东西,做官的有特权、有政治需要、人情关系。县官不如现管,假话满天飞,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。这一代不变,下一代、下几代会不会变?有变的社会基础嘛。苏联就是教训。
我很担心高级干部中出现修正主义,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?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?当然,像“二十三条”讲的,这里绝大多数干部包括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个认识问题、教育提高的问题。怎样教育提高?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“正常化”。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。条件好了,共产党掌权了,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?怎样继承?
接下来,主席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了解袁文才、王佐1930年被错杀后井冈山各方面的反应。主席那天讲的第三个问题,主要是发扬井冈山精神问题。
记 者:到 1965年 5月,建国已经 16年了,毛主席认为要怎样才能发扬井冈山精神?
王卓超:主席认为,要发扬井冈山精神,首先要分清路线问题。毛主席很强调路线,这点给我印象很深。主席结合当年井冈山的斗争,说了这样一些话。
他说,路线对头,也会出现打败仗的时候,有时候是敌人太强大,有时候是我们的判断出现错误。不能简单地以一两次失败、挫折来判断路线问题。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,我们就会变得比较聪明起来。
当年在井冈山,开始不会打仗,后来是“十六字口诀” 越用越活。战争时期,检验路线正确不正确比较容易,王明说自己的路线正确,根据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!张国焘说自己路线正确,8万人过了两次草地,大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。
和平时期检验路线正确不正确就要难得多。这个胜仗和败仗,不光看有哪些成绩和错误,还要看举什么旗帜。看走社会主义道路,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。
记 者:毛主席讲这些话时,您当时能理解吗?
王卓超:不理解。当时我们几个人都感到苏联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国家、离中国共产党很远。记得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,事情不是那么简单,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,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,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。
中国的人口多,民族多,封建社会历史长,地区发展不平衡,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,搞得民不聊生,实际上四分五裂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,只能是别人的附庸。
帝国主义在能源、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。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,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,后来居上?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,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,我看还是走不通。要走,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,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。国内的阶级矛盾、民族矛盾都会激化,搞不好,还会被敌人利用。
主席说,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,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,好作风。
记 者:毛主席那天谈到党内外一些问题,落脚点仍然强调的是要发扬井冈山精神,对吗?
王卓超:对。主席那天最后总结说,今天的井冈山比38年前是大不一样了。上山有汽车,有楼房,吃饭是四菜一汤,穿的是整齐干净的衣服,和过去是大不一样了。将来,井冈山和我们整个国家一样,前程是好的,光明的。
现在日子好过了,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不要丢了,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。这个精神不简单地是几根灯芯。(1927年上山不久,毛泽东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:各连及机关办公时,可以用三根灯芯,不办公时,连部只留一根灯芯,供带班、查哨用,大家都严格遵守。)
主席继续说,我早就说过,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。应该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、国家、企业、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。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。
苏联修正主义正是由于有了一个特权阶层,把列宁的党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党,国家也变了颜色。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。要在怎样防止特权阶层方面有一整套好制度,要继承井冈山的好制度、好作风。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,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意义一样深远。它们都是井冈山革命精神。
主席再次谈到干部特权和干部子女教育问题,说现在的干部特权对我们的孩子也有影响。他们比一般工农子弟条件优越,别人没有的东西,他们能有;别人不能去的地方,他们能去。他们可以看内部电影。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,不要靠先烈,要完全靠自己。我们的干部子弟中,有些现象令人担心。井冈山革命精神不要丢了。
那天下午,毛主席情绪激动,又有几分忧郁。那是我一生亲聆毛主席讲话并相互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,大约两个多小时。